一台照明开关被他改装成多功能电器测试按钮,一台废旧打印机点燃了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,一次偶然的经历触发了他发明创造的灵感。他就是安徽淮北矿业“劳动模范”、被称为工人“爱迪生”的石台矿业运输区机电技师何丕新。
与大学,失之交臂。1982年,仅以3分之差的何丕新高考落榜。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,他选择了在农村老家务农。9年后,何丕新子继父业来到煤矿。
每天枯燥、繁重的工作环境没有浇灭他酷爱钻研的热情。在工作面,耙矸机上的一颗固定螺丝、喷浆机操作手把、轨道上的安全保险装置都成为他思考的“课题”。尤其是遇到故障时候,何丕新总是想方设法“追根溯源”。凭着这股韧劲,何丕新提出的很多合理化建议,都被应用到安全生产中去。很快,他也成为矿上小有名气的“能人”。
是问题,就一定有答案。2005年,何丕新迎来人生的第二个转机。当年,作为特殊人才他被领导“挖”到运输区当了一名机电工。检修之余,爱好动脑筋的他遇见问题就爱琢磨。井下变频绞车手把,控制系统是靠触点对接完成的,触点因为来回张合,使用寿命短,经常出问题。每购进一副就需要4200元,平时勤俭节约习惯了的何丕新看着心疼。有没有一个能改变现状的好法子?很快,何丕新从振动机凸轮上得到启发,并利用电感器与磁感器的原理改造成功。新的绞车手把改造后,使用寿命大大提高,每年可为矿上节约近万元。
从此后,“牛刀小试”的何丕新便一发不可收拾。2012年,他提出“变频绞车改造与应用”、“高频全自动机车电瓶充电设计”两项合理化建议,获得集团公司四等一级、二级。过去,每部乘人器沿线急停开关有10多个,一旦遇到开关拉停或故障,只有通过排除法一个个的检查,费时费力,很不方便。何丕新通过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到操作台上。发生故障,乘人器司机通过数据可以准确判断故障位置,大大节约了检修时间。
好心态,是干好工作的根本。“遇见难题,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干脆放下来,等灵感来的时候一气呵成。”何丕新说:“搞发明创造可以钻‘牛角尖’较真,但不能进‘死胡同’出不来。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要拿得起放得下!因为只有在放松与快乐的时候,人的思维才能变得清晰。”电机车防爆照明大灯,一盏购买需要2800元,并且存在易损坏、维修麻烦等不足。为了寻找一个替代的办法,何丕新想了很久、反复试验多次都没有“搞定”。有一次,何丕新偶尔看见天花板上的圆形装饰灯,立刻萌发用其改装的想法。改造后的大灯每盏成本仅需100元,每年可为单位节约材料费6000余元。
“发烧友”,我为“卿”狂。2014年,何丕新根据“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”的原理,制作出自动启动、停车装置,实现了乘人器无人值守,全矿三处乘人器节约岗位用工12人。把“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”装置应用在井口罐门上,通过人体热源感应,确认罐门是否闭合,避免了人员操作上的错报、误报信号现象。同时,应用在强力皮带上,在距离大眼口50米内安装若干“传感器”,只要有人体热源接触便自动断电或报警,为皮带运输加上一把“保险锁”。同年,他还与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、保运一区“技术大拿”谢彪一起合作了完成“皮带机、给煤机触摸屏远程控制系统”项目,实现了皮带机、给煤机远程控制,减少岗位用工30人。
过日子,就得要精打细算。除了小改小革以外,何丕新还经常从废旧物品中“淘宝”。近几年,机电设备更新快,单位库房里经常存有损坏或淘汰下来的电子原件、插件、电路板等零部件。经过何丕新的一番修理,总能让一些看似无用的废旧物品“起死回生”。 他在废旧的矿灯头内加一只成本1元钱的红色LED灯管,取代了成品800元一盏的机车警示尾灯;喷墨打印机更换一组墨盒200元,仅能打印800张纸。何丕新把其改装后,1瓶 15元的墨水可以打印5000多张纸……
闲不住,将技术革新进行到底。2015年,何丕新凭借“乘人器拉停、脱索故障位置显示装置与小型蓄电池电焊机”两项革新,获得了淮北矿业第四届职工“五小”实用技术成果一、二等奖。如今,何丕新又打起了改造井下供电系统的“主意”,何丕新说,一旦“秘密武器”试验成功,不但可以提高机电安全运行质量,还能为矿上节约一笔可观的材料费投入。
近年来,何丕新先后进行了20多项技术小革新,获得集团公司奖项12次,为矿节资数百万元。并多次被淮北矿业集团、石台矿业评为“优秀技能人才”、“科技人才”、“拔尖人才”。 被淮北煤电技师学院、朔里“杨杰讲堂”聘请为“客座教授”。2010年,被集团公司授予“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2015年,他还被石台矿业评为2014年度“优秀技能人才”。
(责编 徐成贵)